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独自过活 2025-02-07 行业报 10 次浏览 0个评论

原创 chenqin 城市数据团

截止到本文发布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达到了60亿,超过《长津湖》,成为国内影史票房新高。

票房很高的电影,都有一些什么特点?我们获取了2017年1月1日到2025年2月5日晚24:00,每天、每个电影院、每部电影的人次、票房数据。将每一个电影院精确到区县,我们进行了一项计算。

一,哪些城市更爱看《哪吒》?

从每一座城市的观影人次排序,就能看出城市之间的观影偏好差异。

当然不是简单地看每一部电影的观影人次。

截止到目前,上海市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观影人次第一,而北京市则是票房第一。这是否说明上海和北京更喜欢这部电影呢?

并非如此,因为北京和上海,在任何电影中都是票房或人次的第一。

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在城市内部,每一部电影的票房或人次排序。

使用截止至昨天的数据,可以画出上海的观影人次排序: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可以看到,截至2025年2月5日晚24:00的人次与票房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上海的票房排名为11名,人次为22名。

下表列出了北京的情况,截止时间相同: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在北京,《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排名为12,观影人次排名为23。

但如果我们将目光移至一线城市以外,电影票房和人次的排名就是另一个样子。举个例子,河南省驻马店市: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可以看到,在驻马店,《哪吒之魔童闹海》早已成为当地的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冠军,远远超过第二位的《满江红》与《你好,李焕英》。

而在上海、北京排名前三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驻马店仅排名28位。

在大部分三线和以下城市,均出现了和驻马店这样类似的现象。

那么,从这个角度,我们便可以计算出每一个城市对于某一部电影的“偏爱程度”。方法如下:

城市甲对某电影的偏爱程度=城市甲观影人次÷全国观影人次城市甲影院座位总数÷全国影院座位总数城市甲对某电影的偏爱程度=城市甲观影人次÷全国观影人次城市甲影院座位总数÷全国影院座位总数

上式的分子,表示某一部电影在城市甲的观影人次占这部电影全国观影人次的比重,代表需求。分母表示这个城市的电影座位总数占全国影院座位总数的比重,代表供给。

上式中的供给的比例非常重要,因为在过去十多年中,许多城市大幅度建设电影院,一些较早的电影在某些城市观影人次较低,更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影院供给不足,而非人们不愿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将电影上映时期的供给比例除去,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一个城市对每一部电影的偏爱,或者说,这个城市对这部电影的排片率和上座率相对于其他城市更高的程度。

当这个数值大于1,表示这个城市比全国平均水平更偏爱这部电影,大于1的比例越高,表示偏爱更显著。例如在非贺岁片春节档的电影中,上海的偏爱前五名分别是:

《寻梦环游记》、《异形:夺命舰》、《头号玩家》、《信条》、《阿凡达:水之道》。

而北京在非贺岁片春节档的电影中的偏爱前五名则为:

《寻梦环游记》、《阿凡达:水之道》、《芳华》、《夺冠》、《信条》。

而驻马店在非贺岁片春节档电影中的偏爱前五名分别为: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八佰》、《穿过寒冬拥抱你》、《前任4:英年早婚》。

可以看到, 不同的城市偏爱的电影差别非常大。上海的偏爱前五名全部是进口电影,北京的偏爱前五名有三部进口电影,《芳华》、《夺冠》为国产电影。

而驻马店的偏爱前五名,全部是国产电影。

可能有读者会问,在列出偏爱前五名时,我们为什么要排除贺岁片春节档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春节档期的人口差异和平时差异很大,观影习惯也差异很大。如果不去掉春节档,那么驻马店的偏爱前五名,将会有四部《熊出没》。

二,什么样的城市,便爱看什么样的电影。

算出不同城市对电影的“偏爱”程度后,便可以研究,什么样的城市特征,会和这个城市对某一部电影的“偏爱”程度相关?

下图列出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各城市偏爱程度与各城市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城市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了2020年人口普查中各城市的人均教育年限和城市化率。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上图的横坐标分别为每个城市的平均教育年限和城市化率,纵坐标为每一个城市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偏爱程度。

可以看到,城市化率越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的城市,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偏爱程度相对更低一些,相关系数为-0.4。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而《蛟龙行动》则正相反,城市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高的城市,对这部电影的偏爱程度更高,相关系数高于0.4。

而在今天之前的票房冠军《长津湖》,在各个城市的偏爱程度和各种城市特征基本无关,相关系数基本在0左右。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而在上海偏爱程度较高的电影《异形:夺命舰》和在驻马店偏爱程度较高的《前任4:英年早婚》则如下图所示: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两者分别在去年和前年上映,无论是影院的分布还是人口的分布都和当前类似,它们的系数分别为0.2左右,以及-0.3左右。

可以看到,不同电影和城市的特征之间是存在一个相关系数的,而这个系数,和电影本身的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被谁偏爱的电影容易拿到高票房?

我们提取了近八年来每年票房的前20名,去掉《熊出没》、《喜羊羊》等专门提供给儿童看的动画之后,计算了每一部电影在各个城市的偏爱程度和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城市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定义为一个电影的“教育偏向系数”和“城市化偏向系数”。

这两个偏向系数分别表示电影更受到什么样的城市人口的喜爱

——如果从教育年限更高、城市化率更高的城市受到了更多的偏爱,那么这两个系数就是正的;

——反之,若是从教育年限更低、城市化率更低的城市受到了更多的偏爱,那么这个系数就是负的。

教育偏向系数和城市化偏向系数和票房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上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教育偏向系数和城市化偏向系数,纵坐标为票房的对数值。可以看到,两者均有-0.4的相关性,且非常显著。其含义也很明确:

一部电影,如果其教育偏向系数和城市化偏向系数为负——或者用通俗的话说,一部电影,在四、五、六城市有着比一线城市更高的排片/上座率——那么这部电影将更有可能获得高票房。

看到上图,可能有读者会提问——这个负相关,是否可能和春节档的人口重新分布有关系呢?一些春节档电影票房更高,同时受到了教育程度更低、城市化率更低的城市更多的偏爱,是否只是因为春节期间人口返乡消费,导致看起来这些城市的排片/上座率更高了?

下面的两张图,列出了春节档电影的“教育偏向度”和“城市化偏向度”和它们的票房之间的关系。当电影全部是春节档时,人口再分布的效应自然不会造成影响。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可以看到,若是将样本仅仅集中于春节档,那么“教育偏向度”、“城市化偏向度”的系数和票房之间的负相关更为明显,达到了-0.6到-0.7左右。

在春节档电影中,更受到低线城市偏爱的电影,仍然有着更高的票房,而且这样的效果比平时反而更强。

可能又有读者会问,春节期间,大家都离开了一线城市返乡,偏向四五六线城市的电影自然会得到更多的票房,这也不奇怪。

对于另一个重要的档期——国庆档,在这个档期,人们不仅不会大量的返乡,高线城市可能还会获得更多的旅游人口,在这个档期,教育和城市化的偏向系数和票房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结果见以下两图:

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可以看到,在人口没有大量返乡的国庆档期,依然是受到低线城市青睐的电影会获得更高票房。

四,写在最后

这个春节,小编在上海,带孩子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两次。

完美的视觉震撼和诙谐的剧情,让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讲到敖丙看到土拨鼠的碗,孩子回忆起来,也忍不住哈哈直乐。

但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上海、北京等地,显然并不是最受到偏爱的电影。

截止至昨天,《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观影人次,离头几名的电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距离同样是春节档,上映于2018年春节的《红海行动》,还有着50%左右的差距。

而与上海、北京等地相反,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四、五、六线城市,《哪吒之魔童闹海》早在两三天前,就已经成为票房和观影人次的双榜首。

如果我们仔细看前文给出的几张图,这样的反差并不让人意外。

在近八年来每年票房前20的电影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教育偏向度的负向系数排名第三,仅仅低于《唐人街探案3》、《长津湖水门桥》;而在城市化偏向度中,则位列负向第一名。

换句话说,《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部更受到低线城市偏爱的电影,且其偏爱程度在各个电影中数一数二。在低线城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排片率、上座率,均远高于一线城市的相对水平。

随着电影院的快速建设,影厅遍布全国各区各县,所有的人们都将有能力在家门口看到电影。不用说和十年前相比,就是和五年前相比,一线城市人口对于电影等文化产品是否能够挣钱的决定权,也显著降低了。

而当一线城市无法像之前那样影响文化产品的收入,转而由低线城市人口决定时,偏好的变化自然会传导到作者的创作中。

影视作者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主题,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从低线城市人口中获得比高线城市高得多的偏爱?

来自低线城市,而非来自高线城市更多的青睐,也许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作品获得更高票房、更高回报的一项必要条件。

原标题:《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本文标题:《成为票房影史第一的必要条件》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